企业专访 | 袁毅:借助电商发展渠道,让水竹凉席走上更大的发展舞台
开州水竹凉席始于清乾隆年间,已有上百年生产历史。1960年,刘少奇出访印尼,曾带十床三合制作的凉席作为礼品馈赠友邦。国庆十周年时,这里出产的凉席曾送北京参加献礼展出,后来又被评为全国六大名席之一。
2008年,为了拯救传统竹编工艺,有识之士袁毅成立了开县三合竹编工艺专业合作社,召集三合镇的传统手工艺人,潜心专注水竹凉席的制作,使其得以发扬和传承先后获得了“重庆老字号”“重庆市著名商标”“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”“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等荣誉称号。
2013年,根据市场发展需要,丽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。
为拯救传统竹编工艺 决定成立专业合作社 八几年的时候,三合镇每家每户都会手工编织凉席,全国各地的凉席商人都前来这里采购。90年代,随着机械凉席的兴起,水竹凉席因其制作周期长、成本较高而难以占领市场。 2000年,水竹凉席市场逐渐萧条,只剩下几户人家偶尔编织水竹凉席后拿到市场上销售。面对水竹凉席产品逐渐消失于市场,编织师傅不再编织,转而离开三合镇下海打工的情况,从小就在竹扁编织声中长大的袁毅意识到,传统手工艺正在渐渐失传。 为了拯救传统竹编工艺,不让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就此失传,学成归来的他与父亲商量后,决定成立专业合作社,把原来的手工编织老师傅从沿海一带召集回来,走出手工水竹凉席无人继承的困境,以此继续传承发扬手工编织工艺。 历经13道手工制作工序 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 为了保证水竹凉席的品质,一床水竹凉席的制作需要经过砍竹、剃枝桠、破竹、划块篾、起棒篾、过机刀、晒篾、过匀刀、打捆圈、蒸煮、浸泡、过刮刀、编织凉席共计13道工序,全部纯手工制作。 为了提高生产速度,合作社采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,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,既能责任分明又便于管理,同时也能提高生产速度,适应快节奏的市场需求。 精选水竹原料 高紧密度的编织手法 水竹凉席的原材料选用十分讲究,选取的水竹要求竹竿粗直,竹桠少且竹节稀疏,因为这样的水竹韧性好,不易折断,适宜编织生活用具,且凉爽度高。如今,为了更好地发展水竹凉席传统编织工艺,合作社自己种植栽培了2000亩水竹基地。 同时,老师傅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改造,采用高紧密度的编织手法,即使长时间平躺于水竹凉席之上,也不会有凉席印痕或者夹头发、咯人的情况出现。 纯手工的编织,不仅保证了水竹凉席不含任何化学物品,也延长了水竹凉席的使用寿命,有的消费者甚至用了三四十年仍旧在使用,在使用过程中,颜色会自然发生变化,最初由淡绿渐渐泛黄,多年使用,黄色浸润,黄中呈红,红黄相映,色泽喜人。 创新工艺研发改进 开拓电商销售渠道 建厂之后,我们发现传统工艺制造的凉席,不能折叠所以不方便携带,而且随着睡觉时人体的翻动,凉席易滑。所以我们在传统的工艺之上进行了研发改进。现在的凉席不仅能折叠,而且背面都是采用纤维防滑,边角也添加了皮筋固定,这样也就弥补了传统凉席的不良之处,对于开拓电商销售渠道,光是运输方面就便易很多。 如今,水竹凉席除了与各大商场店铺合作、经销商代理等线下销售产品外,还通过微店、淘宝店铺、开州本地电商平台等多个线上电商渠道远销国内外,月销量总产值达千万元以上。 电商购物售后保障完善 免费修补完好如初 曾经有一个买家在我们店铺留言评价,说买到的凉席是坏的,我的态度就是:首先,我对我们自己的产品品质有信心;其次,客户下单后,我们在拿到凉席之后,发货之前,会经过两次质检审核,确保产品的完整性。 但是,针对买家购买出现了破损产品的这种情况,只要买家把产品寄回来,我们就提供免费修复的服务,因为我们老师傅完全具备修复如初的能力与技术。因为水竹凉席的精良品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,水竹凉席的电商之路逐渐走上正轨。 借力服务中心电商支持 拓宽电商发展之路 “对于电商发展渠道,没有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电商运营知识,所以水竹凉席一直以线下销售渠道为主。”袁毅表示,下一步,将借力开州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对企业创客等提供的店铺运营、产品拍摄、包装设计等一系列的电商运营支持,进一步专业化地运营水竹凉席电商店铺,打通电商发展渠道,逐渐将销售主力从线下为主转移到线下线上相结合,双管齐下,同时发力,突破地域的限制,让水竹凉席走上更大的发展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