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巴巴助力电商扶贫,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000亿!

2018/4/6 14:43:36

数据显示,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目前有超过100万的农民网商,有超过1000亿元的农产品年销售额,以及2100多个年销售额超千万的淘宝村。

 

电商脱贫:

十个样板县

 

在2018年1月举办的电商脱贫高峰对话会上,阿里巴巴宣布了有关电商脱贫的落地措施,并表示将持续帮助贫困地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商品、打通产业链,并搭建金融、物流、大数据等数字商业基础设施。

 

在对话会上,阿里巴巴还确立了首批十个电商脱贫样板县:重庆奉节、云南元阳、甘肃礼县、新疆巴楚县、新疆吉木乃县、内蒙古敖汉旗、安徽金寨县、福建长汀县、吉林和龙市和贵州雷山县。2月,首个电商脱贫样板县即在国家级贫困县新疆吉木乃县落地。

 

据王建勋介绍,兴农脱贫频道已累计对接全国13个省份,120个国家级贫困县。“超过2800万网购用户购买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产品,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。下一步,我们会将把成熟电商脱贫案例在全国范围内规模化复制推广。”

 

“首先有营销、销售、物流、服务,通过新零售来进行重新分工和重构。”王建勋从商业的角度描述阿里巴巴电商脱贫,“我们觉得最为有价值的事情就是把农产品土特产变为商品。”

 

农产品商品化:

160个区域公共品牌

 

王建勋讲了一个故事,阿里巴巴上行团队曾想与西部一苹果产地果农直接合作,将他们的苹果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销售,“直接与农户对接,将中间商的利润直接补贴给农户。”但结果发现,苹果上线后,接到无数投诉。因为很多农户装箱的时候上面放大的,下面放小的,甚至放坏的。

 

寻着这个思路,农村淘宝逐渐建立起一个系统,形成一个链路,阿里巴巴将其称作直供直销新链路。王建勋介绍,阿里巴巴的直供直销新链路,解决了品控、农产品标准化问题之后,“紧接着,就要推动农产品向品牌化迈进。”

 

数据显示,通过打造直供直销新链路模式,农村淘宝已经孵化培育出了160多个区域农业品牌,上线了300多个兴农扶贫产品和23个淘乡甜种植示范基地。这些品牌包括响水大米,肇源大米、巴楚留香瓜、奉节脐橙、元阳红米、高邮咸鸭蛋、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等。

 

线上渠道 :

1000亿农产品年销售额

 

数据显示,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目前有超过100万的农民网商,有超过1000亿元的农产品年销售额,以及2100多个年销售额超千万的淘宝村。

 

单单去年“天猫双11”,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淘乡甜打造的其中20款农产品,通过阿里线上渠道一共就卖了4.5亿元

 

王建勋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前期的工作称作“三网布局”,打通政府资源是天网,打通物流是地网,广招村小二是人网。

 

在推进农村淘宝网点建设中,阿里巴巴都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,一些村小二招募信息,甚至直接在政府官方网站公布。这有利于阿里巴巴整合资源,推进电商基础设施建设。

 

配合阿里巴巴乡村战略,2016年5月菜鸟物流启动“县域智慧物流+”计划,如今这一计划已在全国所有省份落地。菜鸟网络农村物流负责人熊健介绍,目前“县域智慧物流+”计划已经覆盖了3万个村点,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城。

 

阿里巴巴村淘拥有6万名村小二和淘帮手,这些村小二和淘帮手的任务不仅是帮农民代购、代付和代收必要的生活用品,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阿里巴巴的电商体系为农村代销特色农产品。

 

培养112万农村电商学员

淘宝课程覆盖92%贫困县

 

早在十多年前,阿里巴巴就开始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助力脱贫。2006年起,为了帮助困难母亲,淘宝网发起了著名的“魔豆爱心工程”,目前已经帮助5000多位女性走出贫困。

 

阿里的电商和物流已覆盖中国178个国家级贫困县,成为阿里脱贫的重要抓手,马云自己发起的“乡村教师行动”则致力于帮助中国的370万乡村教师。

 

2017年9月,12位阿里女性合伙人一起发起了“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”,将主要帮助中国偏远贫困地区的母亲和孩子们。某种程度上,公益已成为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基因之一。

 

从一开始,阿里巴巴便确立了自己的脱贫观:不只是授人以鱼,还要授人以渔。秉承这一思路,阿里巴巴助力脱贫的策略并不仅仅是捐钱捐物,更是精准利用自身的商业平台力量,通过建立起包括交易、物流、支付、金融等在内的基础设施,帮助贫困地区、贫困人口提供因地制宜的脱贫解决方案。

 

扶贫真正的目的是扶人,而扶人先要扶智。阿里巴巴发起的“超级课堂”和“淘宝大学”。通过农村淘宝的站点,利用在线教育和职业教育,让农村的大人小孩都能学习到更多知识。目前,村淘点已覆盖中国29700县(包括178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47个省级贫困县),近3万个村点,将成为助力乡村教育脱贫的重要帮手。

 

不管是乡村教育、商业基础设施,还是医疗健康、女性脱贫、职业教育脱贫等,这些阿里巴巴助力脱贫重点关注的领域,阿里巴巴用其特有的方式深度参与,全面探索着一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所能企及的边界。